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理论与调查研究
攀枝花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 ——基于攀枝花市西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4-15       选择阅读字体:【 小】    阅读次数:
 

  要: 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对进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和大统战思想的具体实践。攀枝花统一战线通过完善基层大统战格局、构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打造“数字统战”平台、建设党外人士教育实践基地等基层实践创新活动,促进了多元治理主体的联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整合,凝聚了社会各界服务基层的思想和行动共识,找到了积极参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抓手,切实把统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实践  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新时代赋予“治理”新的内涵,意味着国家治理方式必然由管理向治理变革、从人治向法治转换、从硬治理向软治理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改变,是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参与社会治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使命担当

统一战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推动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探寻统一战线助力社会治理的最佳路径,进而提高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一)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特征是适应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有别于“管、控、防”传统管理模式,这与统一战线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的主要任务高度契合。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从功能上看,社会治理注重“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统一战线工作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优化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两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从目标上看,统一战线工作目标立足“求同存异”,与社会治理核心要义—“共建、共治、共享”有着异曲同工之意。从范围上看,社会治理,是广义的社会治理,包括了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因素,市场、社会主体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又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涵盖了涉及市场、社会等因素的各类治理主体,需要团结与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统一战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可以助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将基层各类社会利益群体凝聚在一起,通过协商、合作、引导等方式达成共识,整合各方力量成为参与社会治理,发挥最佳的社会治理效用。

(二)统一战线拥有独特的社会治理价值。统一战线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功能性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交流合作,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调节公共关系,弥补政府、市场、社会因素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不足。第一,凝聚多元主体共识。统一战线在治理实践中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并协调其相互关系,使各类社会治理主体按照角色定位恰如其分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促使政府、社会、市场等因素有效衔接,加强多方互动的制度保障,弥合行政性与社会性、市场性,管理与自治、协商的间隙,畅通各方利益诉求渠道,在多元化、多样化意见表达中达成共识,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诸多问题。第二,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对社会成员权益的保障水平是衡量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杆,通过高效治理达成多元社会主体利益共享互惠,既是效率原则的体现,也是公平原则的要求。统一战线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思路,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基层治理,让社会多元主体保持平等关系、达成意见共识、形成利益共享、共同承担责任,可以夯实对各方群体合法利益的保障,进而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方法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第三,建立社会层面互信。互信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社会层面的互信,可以引导、触发各方治理主体的合作动机和意愿,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基础。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的引导、团结等功能,可以构筑各方主体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信关系,不断培育和积累基层社会治理资源。

(三)统一战线参与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将制度设计、制度安排更好地“嵌入”落实各层级、各方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适应社会治理的需求,中央及国家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制度安排, 2017年和2020年先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统一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前者将城乡基层治理统筹起来,注重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的短板,强化城乡社区治理组织保障;后者规定了统一战线的组织领导与职责,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定。这给为统一战线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从制度层面给予了法律保障,从实践层面提供了广阔舞台,有助于加强协调治理、增强社会调节、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二、统一战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攀枝花市西区地处川滇交界,下辖5个街道、1个镇,面积123.95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7万人。西区是三线建设老工业区,辖区内长期存在老旧小区多、环境污染多、困难群体多的三多问题,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对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为此,西区广泛联系和团结辖区统一战线成员,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在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大胆实践和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一)三级网络覆盖,形成基层大统战格局。西区区委把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延展工作手臂,作为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统战牵头揽总,各相关单位全力参与支持的基层统战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区委将镇、街道统战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明确由镇(街道)党(工)委主抓基层统战工作,在镇(街道)党(工)委设统战委员,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统战委员。成立区、镇(街道)两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基层统战工作专题会议,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强化督导,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织密服务网络。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党小组织为基础的的基层统战组织网络。设立社区统战工作室,制定社区统战工作例会、统战成员信息管理、统战人士联系等制度,承担统战宣传、联络沟通、活动组织、建言献策等职责。在各党小组设统战工作联络员,定期对辖区内各类统战对象开展调查摸底、信息采集、精准识别工作,做到了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社会关系清、变化动态清、思想状况清、困难诉求清“六清”。使社区统战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人人有职责的工作局面。三是延伸工作触角。根据统战成员的不同特点和工作需要,各民主党派分别向镇、街道派驻联络员,商会、新联会、知联会等统战团体分别在街道组建服务站,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建立起“社区为统战成员服务、统战成员为社区服务”的双向服务机制。

(二)注重思想引领,凝聚党外人士服务基层共识。为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西区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他们在社区的服务中找到价值感、归属感,凝聚强大向心力,画好最大“同心圆”。一是创新党外人士教育。依托辖区丰厚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在动力站社区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党外人士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以不忘初心 与党同为主题,打造300平方米的三线文化厅,以西区“一矿两厂建设为主线,再现党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英雄儿女在金沙江畔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讲述广大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爱国归侨为三线建设洒血汗、献青春的感人故事,通过追忆前辈、铭记历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党外人士传承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为纽带建成一座引领党外人士思想、联结群众情感的“连心桥”。二是开展同心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共建资源丰富载体创新思路,凝聚党外代表人士的智慧之力、创新之力,积极围绕改善民生服务社区和助力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同心实践活动。民革党员王建国创立“建国书画室”,民盟支委开办社区文艺教习馆,九三学社支委设立科教辅导站,致公党支委创立“致公公益”,民进支委发起社区“育苗行动”,农工党支委建起“爱心义诊”,区新联会打造“新巢.聚创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知联会开设“同心悦读吧”,信息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创为核心,围绕居民需求,提供包括创业培训、就业推荐、文艺讲习、法律咨询、公益慈善、帮扶救助等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扶持居民创新创业、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扩大协商民主,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西区在镇、街道积极搭建“有事来协商”议事平台,创新“1433” 民主协商机制,坚持民事民议民决,把各类基层组织的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一是搭建一个平台。依托各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站建立“有事来协商”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协商内容聚焦全区党政中心工作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通过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群众,实现协商民主在基层高位推动、全覆盖开展。二是四方主体联动。由镇(街道)召集有关党政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四方共同参加协商,围绕议题灵活运用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网络协商等形式,实现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场内场外联动协商,通过多请群众说多让大家议多解百姓事,促进多元主体多向沟通协商,广泛凝聚共识。三是三项制度落实。建立调研前置制度,深入一线调研议题,摸清事实,研究解决方案;完善协同办理制度,对协商达成的意见和建议,立即交由镇(街道)或相关部门办理,并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督促落实;推行再调研再协商制度,对未达成共识的议题,推动再调研再协商,确保在民主决策、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高效率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四是三重监督保障。建立协商公示和群众反馈机制,发动群众对协商办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协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方式开展民主监督;将开展“有事来协商”活动纳入年度大统战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开展常态化的跟踪问效,确保1433”基层民主协商机制高质量开展、长效化运行。

(四)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主动适应和把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整合统一战线要素信息,全力打造数字统战平台,积极聚力数字赋能一体化运行微信端、网络端和新媒体,为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一是数字平台聚力,服务居民更精准。采用“分类统计+扫码录入+及时更新”的三阶梯方式,打造了西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大数据平台,对西区6个镇、街道实现了全覆盖,对新阶人士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登记,将散落于各领域的新阶人士组织起来、聚合起来。平台联通与“攀枝花市西区统战” 公众微信号“新阶e站”掌上终端的信息接口,并与新巢.聚创联盟、党外人士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抱榴苑等线下社区统战阵地链接,激活“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模式,组织各领域新阶代表人士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创业培训、公益服务、法律援助、行业座谈、学习教育等精准服务。二是激活社区网格,联动治理更高效。在全市率先启动将宗教事务纳入全科网格化管理工作,以社区为单位,依托全省6411网格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平安社区GIS平台模块进行扩容升级,嵌入宗教事务管理“三图三表”,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网格员上报”+“街道属地管理”+“区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的三级联动,实现对辖区少数民族、信教人员、宗教场所的管理精准地定位到点、落实到格。平台实时获取“三图三表”及网格员通过终端APP、居民扫描二维码报送的信息,可及时发起三级联动响应迅速处理突发事件及非法宗教活动,有效激活了社区网格“联动力”,实现了社区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式也实现了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单项管理到多方良性互动地转变。

三、路径选择——把统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从攀枝花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来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人才优势以及人脉宽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将统战工作扎根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解决基层社会需求、基层社会问题紧密结合,才能保证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让统一战线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载体。

(一)把统一战线的合作优势转化为社会共识,形成治理合力。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主体具有多元性,既需要政府、社会、公众要各归其位、各负其责,也需要各方具备强烈的思想和行动共识,以期协同推进。汇聚各方力量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为此,推进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法宝作用,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及其掌握的资源,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首先,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强化统一战线成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价值认同,提升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使他们自觉投身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其次,坚持多样性和一致性统一原则,对各类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对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对不同利益群体进行沟通协调,切实平衡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凝聚共推社会治理的行动共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结构。

(二)把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实践,增添治理助力。把协商民主的理念方法融入基层统战工作中,推进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民主协商环境和社会监督机制。第一,扩大民主协商范围。依托基层政府、统战团体和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活动,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第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等问题,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对口联系等渠道,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联合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促进社会治理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第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鼓励和支持党外代表人士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座谈走访、网络互动等方式了解群众呼声, 通过议案提案、社会听证等形式反映群众诉求。

(三)把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增强治理能力。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就是要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各方面协调有序。统一战线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与社会治理所追求的和谐稳定目标一致,统一战线实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过程,就是团结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一是有效整合资源。统一战线具有谋求社会团结、和谐的内在品质,通过沟通协商、宣传教育、帮助服务,化解和消除各类社会矛盾,以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为社会治理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社会各界团结融合。二是发挥示范效应。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广泛, 各领域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很多党外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教育督导员等,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对所联系群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提供智力支持。统一战线聚集了党外各方面优秀的代表人士,拥有人才、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其中不乏社会治理服务型人才、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军人物以及科技精英,他们能够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影响力为创新社会治理注入生机活力,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贡献。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统战部

 
欢迎第 位访客

中共攀枝花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0202574号